篇一: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集合6篇
先进事迹,介绍一个人或集体事迹的文字材料。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涌现出先进工作者、英雄模范人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xx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xx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xx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xx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xx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
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xx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xx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xx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
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xx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xx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xx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xx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xx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xx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xx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xx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男,仡佬族,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顺市第四次党大会代表,关岭自治县林业局林政站站长、普利乡长田村第一书
记。
初来乍到
立下军令状
20xx年7月,严xx响应县里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放下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带着未知,来到了离家40多公里的长田村。
初来长田,眼前的山村,贫穷的村貌,他显得有些失望,长田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无集体经济,属典型的“空心”村,贫困人口283户1284人,贫困发生率3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村民居住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甚至还有“清风穿墙过,屋漏无处干”的住房……。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心头翻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嘱托不能忘,誓要带领群众改变穷貌。“唯有带着责任和感情,视群众为亲人,真情帮扶,真心带动,才能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民情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入村半年,严xx走遍了长田村13个村民小组xx个自然村寨,走遍了长田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记住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房屋情况,劳动力情况、入学情况和致贫原因等,他了解的甚至超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因用心用情开展工作,严xx在村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严xx如同信息储存的数据盘,对建档农户的所有信息如数家珍。
走访了一天的严xx回到村办公室,开始静下心来整理一天的工作——撰写民情日记,这是他工作的“记账薄”,他把走过的贫困农户,一一记在本子上,并将需要解决的事项重点注明,因学致贫的是哪几家,因残、因病致贫的又是哪几家。工作中的严xx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可贵的是他始终站在贫困群众中,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王万献户因其之子王军瘫痪,严xx便到县残联帮他协调轮椅,并亲自送到家里,还用心鼓励他家要振作精神搞发展。詹友坤夫妇,詹友坤为精神病患者,去年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愈,妻子杨和琴是聋哑人,生活困难,严xx多次为杨和琴购买生活物资,因学致贫的刘定彬户差点被删除,通过他认真核实后发现其孙女考上内蒙古大学,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绝对不能删......。
率先垂范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严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经常喊我们这些老党员参与村发展的谋划和决策,时常叮嘱我们一定要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余热,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今年63岁的老党员陈胜睦会后同其他党员议论说道。今年4月,严xx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对长田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位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并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严xx到长田村后,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严xx还“盯上”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毕业生,将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班子人才储备库。目前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吸纳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文书,为村支两委增强了活力。
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严xx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他们放弃了自家的家务、放弃了休息时间,冒严寒、顶酷暑,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打牢基础
铺好致富路
说起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田村村民周仕洪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村组公路、机耕道、串户路、庭院硬化、土地流转、连片产业、大批扶贫项目等,样样都饱含着严书记的辛勤与汗水啊!”截止目前长田村已完成串户路37414.5万平方米;庭院硬化xx500平方米;组组通5.22公里,机耕道xx.9公里。
严xx刚刚入驻长田村时,长田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全部为传统的农业模式,整个长田千亩的耕地全部用于种植传统玉米。他深深意识到,长田村必须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长田村迅速成立了自己的村社一体合作社—关岭长田村和美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和作社,然后他又多次动员村干部和群众踊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20xx年7月底至今,长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xx亩,已种植晚秋黄梨套贵农5号刺梨套紫花苜蓿300亩,种植贵农5号刺梨套种紫花苜蓿1xx亩,单独种植紫花苜蓿xx0亩(下步将用于套种黄金蜜桃),种植饲料玉米200亩(下步将用于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长田村的产业基本实现转型并初具规模。下一步严xx还计划带领大家种植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350亩,发展荒山种植茶叶xx00亩。
在严xx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长田村还落地了500万元养兔项目一个,该项目的落地实施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一开始村支两委干部都怕干,为了打消村支两委的顾虑,他耐心的召集大家开会,并随分管产业的乡领导,先后考察了普定、贞丰、兴仁、册亨的养兔产业,最后还到了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给大家算账,为大家鼓劲,经过他的动员村干部放下了顾虑,积极投身到养兔场的建设中。
夜里,严xx刚开完群众会,走在回村委的路上,看着点点灯火,他内心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拓展,才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脸多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他始终斗志昂扬,用信仰和激情全部武装,用产业和收入收击垮贫困,杠起胜利旗帜,迈入小康路上。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杨xx,男,39岁,20xx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xx20xx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
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xx.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
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xx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_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__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_便全身心投入到__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__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_一次又一次为_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xx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_
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我叫胡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xx4户498人。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xx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一、抓班子、带队伍,党建引领促脱贫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
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
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二、抓项目、夯基础,村容村貌大改观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xx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xx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xx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
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三、抓产业、助脱贫,帮助群众快致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xx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xx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xx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xx万元;投资xx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陈xx,男,37岁,富宁县发展和改革局价管股干部,为积极落实“选优配强,尽锐出战”的要求,于20xx年2月被选派到谷拉乡多贡村委会担任第一书记。一直以来,他坚持用真情走访群众,用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
子,千方百计强建设,多措并举促脱贫,使多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升,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一、党建引领促脱贫,凝心聚力固堡垒
多贡村是典型的石山村,地难种、水难挖、房难建是其显著特征,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550人,其中未脱贫20户53人。陈xx的加入为多贡驻村工作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思路。他深刻意识到,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必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入手抓队伍建设,通过“三讲三评”主动破冰,增强两支队伍凝聚力;通过“三会一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战斗力;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鼓足士气坚定目标。
二、勤走访深调研,清家底明思路
从驻村的第一天,他就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登门入户转走访,摸实情清底数,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说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历时3个月,完成28个村小组695户的遍访,精准把握整个多贡村村情,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思路,即拉近距离获民心,全力以赴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脱贫获得感。
图为深入各村寨进行收入核算
三、争取项目补短板,倾心全力解民忧
为尽快取得党员群众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带领队员和村“两委”班子发放群众联系卡,把群众当亲人,亲力亲为解群众所难,帮助调节矛盾纠纷5件。动员群众完成旧房拆除22户,建厨房42间,新建卫生间68座,新砌筑房间56间,水窖补漏125口,新安门窗55户,庭院硬化291户,整村小组庭院硬化7个,掀起了补短板的高潮。为解决石山区“晴通雨阻”,他积极向局里反映,争取到总投资为381.96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完成多贡村委会百岩、多龙、谷麻、谷牙至多立、谷益、坤暧、龙中最后7条进村道路的硬化,使多贡村“弯道超车”成为首先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的行政村。
作为一名第一书记,陈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
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责任。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14
篇二: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
【篇一】
“黄书记,你前年种的毛葡萄结果了。”6月20日,正在xx市人防办值班的xx,收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村民发来的微信。此时,他已经卸任集环村第一书记两个多月,但对村里的变化、村民的高兴事,大家都乐于和他分享。
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深处,391户中贫困户多达216户。2014年4月,28岁的xx主动申请到集环村当第一书记。他说:“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
集环村的路不好走,有的路段两个人对面走,要错开身子才能过去。村民吴昌明的遭遇,更是深深刺激了xx。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还没赶到镇上就死了3头。
“一定要把路修起来,然后发动群众把产业搞起来。”xx确定了工作思路,下决心无论多艰苦、多困难,也要帮集环村修好路、发展好产业。
一些群众并不买账。发动群众集资修路,有人反对:“这里的路要是好修,还等到你来?”动员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有人指责他是要政绩:“土地整合出来,你干两年就走了,以后怎么办?”
面对困难,xx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他骑上摩托车,一个屯一个屯地走,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进村遇到大雨,一不小心连1人带车滑下山坡,摩托车彻底报废。第二天,又买了辆二手摩托车继续上路。
走村入户让他把村里的底子摸清了,还真正了解了群众的疾苦。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xx经常去探望,嘘寒问暖,送米送油。吴美枝一家9口,有4人视力残疾,xx牵线搭桥让两个孩子学习按摩技术,自食其力,又发动朋友资助另外两个读书……渐渐地,村民逐渐接受了他,“烂摩托车书记”的名头,开始在集环村叫响。
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xx一边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一边发动群众先行修路。他开始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常常是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了一天,一个月瘦了十几斤。凭着这股韧劲,他争取到资金1000多万元,修建了17.6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屯屯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xx既注重长远规划,又兼顾短期效益,发动群众种植毛葡萄、花椒、青蒿,养牛、养鸡等。如今,集环村已发展毛葡萄460亩、花椒400亩、青蒿500亩,养牛近200头,覆盖了93%的贫困户。
【篇二】
“我们村来了一个白白净净城里娃,说是第一书记。这小伙子工作时总是穿着一件奇怪衣服,而且他是北方人又听不懂我们的壮话,还扶什么贫呀?”在xxxx市上林县明亮镇塘隆村的村民看来,第一书记xx的到来成了当地的新鲜事。
今年3月底,受中共xx市委组织部委派,xx从xx市第一人民医院2的团委书记变成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然而这位29年来从没在农村待过一晚的小伙子,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凭着带恒心和毅力,带领贫困户在脱贫道路上走得坚定自信。
一件特别的小马甲
“我是黑龙江人,当地村民说的是壮话,我完全不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而且他们觉得我很年轻,也不相信我是第一书记。”回忆起第一天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时的场景,xx总觉得和村民之间隔着一堵墙。
为了能够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xx思索着如果把个人信息印在衣服上,那么工作是否会顺利些,因为身份一亮,村民看到也就一目了然。不久后,村民口中“奇怪的衣服”便应运而生。
马甲前胸印有村名,后背印着队员职务和姓名,果然,这件橘色马甲穿在身上,就成了一张别具一格的“流动名片”,村民们倍感亲切。大家每天看到橘色马甲在村里忙前忙后,感受到了xx的对于脱贫工作的诚心和决心,慢慢地也就接受了他。
8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韦锦平感慨地说:“看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看到这身马甲,让我感到特别亲切,有了这样好的帮扶干部,我要教育自家后生,人家城市来的干部都能跟着我们一起吃苦,我们自己也要艰苦奋斗,早日脱贫!”
一件接地气的马甲拉近了xx和村民的距离,这种亲民又创新的工作方式很快传遍了整个上林,同时得到了上林县委书记的认可。目前xx的工作方式得到推广,全县决定在第一书记和扶贫专干中普及并制作工作马甲,以此来亮明身份,并接受群众监督。
写给村民的一封信
塘隆村一共有26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有176户未脱贫,xx的工作任重道远。
在两个月马不停蹄的走村入户中,xx发现塘隆村部分贫困户不能够脱贫“摘帽”,原因在于常年疾病缠身而导致他们因病致贫。
看着贫困户对生活的无奈和绝望,一天夜里xx坐不住了,他坐在电脑前给村民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以此来激发贫困户脱贫的斗志。
信中这么写道:“虽然驻村的日子将会把我从最初的城市白变成现在的历练黑,但我并不害怕。父老乡亲们,接下来的两年中,我就是塘隆村的一份子,我牵挂着塘隆村这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的点点滴滴……”
当这封信发放到每一位贫困户手中时,xx也践行着信里一字一句的承诺。
当得知村里的贫困户杨永红大哥患有重大疾病时,xx立即联系后盾单位xx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杨大哥全部免除术后的复查费用。当驻村入户调查发现80岁的韦锦平奶奶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抚养孙子孙女时,xx四处奔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为韦奶奶一家争取补助和慰问金。
两个多月的驻村工作,不仅提高了xx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历练了他的工作能力: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夏天的到来让xx居住的十平米房间闷热不已,晚上他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白天顶着烈日的暴晒工作,右边的额头甚至长满了湿疹。这些艰辛的付出只为帮助村民早4日脱贫,而他也从白白净净的城市娃变成了家人、同事调侃的“历练黑”。
说起xx,韦锦平很是感激:“我都已经把xx当成孙子了,他每天的工作这么忙,还主动来帮我干农活,他是体谅我啊。人家爸爸妈妈把儿子养大,来我们这里却是跟着我们吃苦,你说人家图的是什么啊。”
一支能干的好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xx也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然而,塘隆村的村干部受限于文化教育水平,对于脱贫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塘隆村村支书温勇景告诉记者:“在任务急、工作重的情况下,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大家工作都很重很多,不能够花大把时间去解读上头的文件,所以有时候开展工作起来会束手束脚。”
xx的到来,为村里干部的作风和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无法完全解读的文件,他多次不厌其烦地跑部门问根底,甚至会利用市、县领导下乡考察的时间,大胆地向领导请教。在完全领会吃透文件精神后,xx第一时间挨个向村干部们传达,直到所有人都明白为止。
此外,为了能够让村民们迅速地了解扶贫工作队,xx根据两个月的走村入户总结出了“四个一”工作法,即一件马甲、一张联系卡、一封公开信、一个信息公开。其中一张联系卡上印有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信息公开是指扶贫队员的信息全部公开在村委会的墙上,接受群众的监督。
xx务实的工作风格带动了村两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家如今在村里忙碌着活跃着,对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信心坚定。看着xx5在扶贫工作上的满腔热血,扶贫专干孙宇一天夜里给xx发来了一条短信:“孙书记,这两年请你多费心带带我。”这简短的一行字,道出了村干部扶贫的决心,也说明了村干部对xx工作的肯定和钦佩。
从城里娃变成“历练黑”,“85后”第一书记xx扶贫“变形记”才刚刚开始,谈及自己所努力打造的扶贫班子和工作期许,他眼神中透露着坚定:“我希望我任期结束后,留下一支优秀的村两委班子,让他们继续为村民服务;我也希望2年的工作下来,流的泪水都是喜极而泣的,留的汗水也都是值得的。”
【篇三】
xx县在妙镇有生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摘掉了贫穷帽子的村民高兴地说,这一切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xx,是他用心焐热了贫瘠的土地。
而最近,最让村民“郁闷”的是,xx任期将满,按规定就要回原单位工作了。于是,大家轮番去挽留他,甚至有近百名村“两委”干部、党员、原贫困户等集体联名,向县委、县扶贫攻坚办等单位写信要求留人。
主动请缨驻穷村
两年多前,46岁的xx主动请缨,从自治区气象局来到有生村担任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
有生村位于xx县西南部,距离县城30多公里。2015年底,仍有36户174人处在贫困线下,贫困发生率高达10.97%,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为2700元左右。而且,当时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与威望不高,6带领群众脱贫意愿不高。群众安于现状,存在“等靠要”思想。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村党员群众热切盼望能有一位带头人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这个区里下来的胖干部能干啥,会不会是来‘镀金’就走呢?”“一个外来的书记,真的会甘心待在村里帮忙吗?”初到村里,不少村干和群众心里直嘀咕。
村民不熟悉、不信任,让xx一开始没少碰钉子。村里开会,村干会上光点头,会后不执行;给群众做工作,当天好不容易讲好,隔夜就变了卦……
起初,xx也感到有一些委屈,但转念一想:“还是自己为群众想的不够,没有真正得到他们的理解。”于是,他放下委屈把心一沉,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与村干交朋友,访遍了全村305户人家,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发展诉求,撰写100多篇驻村日记,提交2篇调研报告,参与处理好群众纠纷51起。
“看得出,他很不一样,是真正来帮助我们的。”渐渐地,村民们开始对这个外来的胖书记另眼相待。
烧起脱贫“一把火”
如何烧起脱贫“第一把火”?xx和村干部商量后,组织村民到xx南亚所等科研单位观摩,还请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上课,积极向后盾单位、县政府、气象、水利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1200万元,发动帮扶单位、职工给贫困户捐来20多万元慰问金和物品……
小山村开始变样了,村民惊喜地发现,两层高的新综合服务楼漂亮宽敞,还新增了一栋人工增雨标准化气象楼,文化休闲长廊、卫生室、文化书屋一应俱全,网络宽带覆盖全村的每个角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的屯屯通水泥硬化路在夜幕下犹如一条条美丽的彩带。
当时,有生村群众经济收入仅靠种植甘蔗,产业单一,收入水平低,村集体经济为“空壳村”。经过多方调研,xx谋划在村里发展特色高端水果产业,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按“贫困户出土地,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农户负责管理,收成四六分成”的模式进行产业开发。同时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合作模式,建设养鸡场饲养肉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动员,村里尝试种植了55亩台湾莲雾,并套种了1万多株台湾凤梨。种下去头一年,凤梨就实现了产销两旺,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增收了五六千元。第二年乘势而上,共建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百香果、牛大力、肉牛、肉鸡等产业也小有规模,经济多元发展势态良好,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群众心里有本账
有生村变了,村美人富。如今,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村里变得”热气腾腾”。xx却章法不乱,在做活其他产业文章的同时,没有丢掉甘蔗生产这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他紧紧抓住国家“三区”人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陆辉德派驻有生村的有利时机,建设千亩甘蔗“双高”基地,使有生村甘蔗种植连续三年获增产增收。多头并进,到2017年底,有生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
其实,为群众做的事,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村民施启明以前每天起早贪黑地里刨食,还要照顾去世二哥留下的两个孩子和患病的妻子,生活的苦压得这个40多岁的汉子背地里没少抹眼泪。现在,他自养了50多头生猪,还和人合种了15亩台湾凤梨,已于2017年顺利脱贫。“这一切都要感谢彭书记,是他帮扶猪苗,为我找专家,找合种人,让我学技术,全家的日子终于有了奔头。”施启明说。
每月驻村工作20天以上,忙于扶贫不顾小家……xx两年多的真情付出,群众看在眼里,并报之爱戴与信任。
有生村群众的挽留让xx心生感慨,“我总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却给我那么多的肯定和鼓励,既让我感到脸上有光,又让我不安。”单位领导征求他对去留的意见时,他说:“没事,大家需要我,我没有怨言,愿意留下继续好好干。”
如今,xx仍旧在村里日夜忙碌,依然信心满满。眼下,他又有新的打算:有生村远离闹市,美丽幽静。要结合已有的农业基础,发展旅游,走农旅融合的路子,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篇四】
“这就是第一书记?除了肤色黑点,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嘛。”“来这里还不是为了镀金回去好发展,能帮咱摘掉头上的贫困帽?”
xx刚到天等县都康乡xx村驻村的第一天,村民投来的是调侃甚至怀疑的眼神。
两年后,村民的目光变成了信任与肯定:“村里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增加了,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村容村貌变了样,咱们伍书记确实不一般。”
两年多来,xx村贫困人口由186户778人减至108户419人,贫困发生率从22.9%降至12.3%。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xx先后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7年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崇左市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标兵”。
走村串户摸实情村犬摇尾迎亲来
xx村位于都康乡北部,属典型大石山区村,748户3368人,只有耕地3499亩。由于没有村集体收入,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村里的经济发展日益困难。
坑坑洼洼的土路,房前屋后随意搭设的棚子,随处可见的“三堆五垛”……这些让刚上任的xx意识到,要想带领全村人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首先要从xx村内部着手,才能让大家看到希望,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
记者在xx的驻村日记看到,两年来他先后100余次行走于村屯之间,200余次走访群众家庭,80余次深入田间地头,记录着每名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和需求。
通过认真调查和实地走访,xx详细掌握了全村基本情况,撰写了《xx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xx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xx村脱贫攻坚工作把脉开方,精准滴灌。
“伍书记热情质朴,看到谁都点头微笑。由于经常下村,村里的狗遇到伍书记都直摇晃尾巴,都把他当主人了。”xx村党支书农桂忠说。
产业发展助脱贫富硒带富一方人
长期以来,xx村民一直秉承“养鸡买油盐,养牛来耕田”的生产生活方式。全村因病、缺技术、缺资金和缺劳力致贫的群众占80%以上。
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他积极联系自治区农业厅专家实地调研和抽样检测,发现xx村土壤、农产品天然硒含量均达到有关标准,非常适合发展富硒农业。
为将xx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xx从农业厅申请到70万元在xx村实施“1000亩富硒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项目区种植优质富硒红米、黑米和香米。他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道深入全村12个屯培训群众800余人次,发放资料1000多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厅全程技术指导,奖补化肥,引进xx通达米业公司订单收购。
经测产验收,富硒稻亩产超500公斤,亩年均增收超2000元,全村一年两造可增收200多万元,全村贫困户均受益,并逐步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屯,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加农民收入要多管齐下。xx依托孔香富硒农产品合作社推广种植富硒花生、富硒黑豆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发动15户群众种桑养蚕,户月均收入超1000元,5户实现脱贫致富。
“前几年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家里比较贫困。”龙布屯贫困户农培安在“xx村脱贫故事会”上给全村群众现身说法:“伍书记来到我家动员种桑养蚕,并落实各种奖补政策和提供技术指导。2017年我养了10批蚕,共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饲养肉猪,年底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里也盖起了三层砖混新房,11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摘穷帽誓不还
两年半的任期,对于xx的家人来说是漫长的,但对于xx村整体脱贫而言,时间却太短了。
驻村期间,xx经历了儿子中考,母亲病重住院,叔叔过世等大事,但都没有时间回去陪伴和料理,在他心中,xx村脱贫攻坚工作与亲人同等重要。
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他舍小家顾大家。两年来,xx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县直各部门、单位之间,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引导动员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助力脱贫。共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22公里村屯道路、5个篮球场、3个戏台及3个文化室建设。2018年初,他又争取到1800万元开工建设人饮和水利渠道工程;50万元实施富硒稻米提档升质工程,建成洞古屯50亩优质红米示范基地;筹措30万元引进xx富凤集团开展肉鸡养殖;落实105万元用于弄龙屯等7个屯屯内道路硬化和戏台建设。
2017年12月,xx村顺利通过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四合一”核验,2018年1月又顺利通过国家扶贫交叉考核检查,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今年3月,xx履职期满,可以回原单位工作了。但为了xx村能够如期脱贫出列,xx自愿申请续任并得到组织批准。“带领大伙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心愿。父老乡亲的信任和厚爱,是对我极大的奖赏。我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贫困户不脱贫就不回12xx!”xx充满深情地说。
【篇五】
xx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不久就到了退休年龄,本可以回家里孝敬老人、照看孙子,过舒适的生活,可他偏偏要“自找苦吃”,接受单位返聘,继续留在xx村,发誓xx村一日不脱贫就不走人。
这两年,他一直坚守在村里发展特色产业,解决群众饮水难题,帮助村民建新房子……2017年xx村人均收入达5100元,比2015年增加1973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1甘为家乡出把力
2016年3月,中国银行玉林分行要委派一名党员干部到容县xx镇xx村挂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必须委派一位讲党性,对农民充满感情,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党员干部去。”分行党委书记兼行长庞新方想到了有30多年党龄和近40年工龄的干部xx。
“我身体好,还是容县人,有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民有感情,很多部门都熟悉,帮助贫困村有优势。即使过几个月我到退休年龄了,单位仍然可以返聘,让我坚持到贫困村摘帽为止。”在行领导征求意见时,xx的态度坚决。几天后,他便背着行囊,赶到xx村。
xx村共685户2809人,其中贫困人口91户352人。多年以来靠的是传统产业收入。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127元,是“十三五”期间的四类贫困村。
到村后,xx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走村访民,并多次与村党支部、村13委会研究,最终确定方向: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2不甩穷帽不罢休
xx了解到,近年来,xx村的经济能人封远林租赁山地1000多亩种植清香蜜橘,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高效绿色项目。而封远林也有扩大果场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只是苦于缺乏资金。
xx马不停蹄地到县农业局、扶贫办、水利局、旅游局等部门沟通,上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等单位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他的苦心赢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赞赏和支持,年底,申报的一批项目陆续获得批复,350多万元帮扶资金也很快落实了。
清香蜜橘产业示范区获认定为xx县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区后,获中央财政拨款100万元的奖励。xx村以封远林清香蜜橘果场为核心,发动群众以土地xx入股参股,组建荣源种植合作社,扩大种植产业。
通过产业扶持,如今,封远林清香蜜橘果场从1000多亩扩大至3000亩以上。同时,示范区还为129户贫困户免费提供果苗2万株,安排周边群众300多人进果场务工,其中贫困户43人,每年为贫困户增加劳务收入100多万元。
当年8月,xx到了退休年龄。单位领导再次征求他的意见:“你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单位和市委组织部很满意,想返聘你继续干一段时间,让xx村全面脱贫后再退下来。”
“请党组织放心,我一定让xx村甩掉贫困帽子。”他毫不迟疑地应承14下来。
3把事办到百姓心坎里
xx村村委会主任周剑怀说:“罗书记驻村以来,就住在村委会里,每天不是为村脱贫攻坚跑项目找资金,就是在村里同村干部现场研究,解决群众发展产业遇到的困难。”
xx村人饮工程的水管破裂了两年得不到维修,水管跑漏渗,村里2000多群众饮水成问题。xx找自治区水利厅领导反映情况,很快协调县水利局为全村更换了水管。“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来的时候,别提多高兴了,罗书记真是做了件大好事。”
贫困户周建怀家共有5人,过去因无经济收入而致贫,房子破旧不堪。2016年春,xx找来帮扶单位,扶持他种上百香果7亩,养了3头母猪,300羽中鸡,两年的现金收入超过6万元,加上国家危房改造补助和两个子女务工的收入,现在建起了一栋两层新楼房。
过去,xx村有相当部分村道没有硬化,一下雨就泥泞难走,严重影响了农副产品的外销。xx与县住建局、扶贫办和旅游局领导沟通,为xx村争取到项目资金共99万元,全部投入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村基础设施面貌大为改观。
村委会原办公场所紧靠xx小学,多年来因房屋置换问题没解决,既影响村委会办公,又无法解决教师住房问题。xx邀请镇政府、县教育局领导现场办公,当即获得20万元支持。他还争取县扶贫办拨款、帮扶单位和一些爱心人士出资16万多元给村委会装修办公楼、建造文化长廊和铺面,安置了20多名村民及贫困户就近就业,还增加了15村集体经济收入。
“自找苦吃”的xx笑了,当初的承诺如今实现了,xx村最近通过了自治区的复核验收,全面脱贫摘帽。
【篇六】
4月12日,在xx市八步区桂岭镇召开的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交流会上,xx接到一张印有“xx村荣誉村民”字样的荣誉证书。那一刻,他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流下了眼泪。
xx是xx电子科技大学派驻桂岭镇xx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10月9日,他乘车300多公里来到xx村。从那一天起,他与这个边远的贫困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者来到xx村时,xx已经返回学校。在xx村小学,提到第一书记xx,校长于枝清心里充满了感激——学校净水设备,就是xx帮忙解决的。
“学校是有一口井,但出水量不大。另外,下雨时,污水会倒灌进取水井口。为此,学校都要求孩子们自带一瓶饮用水到学校。”于枝清告诉记者,xx小学有550名学生,孩子们的饮水安全一直是个难题。了解情况后,xx通过校友支持,落实了两台进口净水设备,解决了两个贫困村小学的安全饮水问题。
另外,在xx的帮助下,xx小学七里教学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新食堂和厕所正在修建中,场地硬化、国旗杆及音响设备、乒乓球台、课桌椅、图书柜均已落实。
就是这样,xx用实际行动,从一个“外来人”,逐渐成为村民们的知16心人、脱贫攻坚带头人,并被评为2017年xx市最美第一书记。
桂岭镇xx村的870多户近4500人口,有200多贫困户,扶贫担子很重。刚到镇上就有老干部对xx说:“这个村情况复杂,移民遗留问题又多,麻烦得很啊!”
xx与镇干部一起,共同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一卡”和扶贫系统,开展低保扶持、移民搬迁、小额信贷、产业资助等工作,确保贫困户得实惠。将村情了解清楚后,他们寻求上级的支持和援助,解决水利、修路、架桥等难题。
“基础设施薄弱、耕地xx有限、产业发展落后,成为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难题。”为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xx走访农户,商量产业发展之路。
2017年初,经过调研之后,他们决定发展茯苓种植,并成立了茯苓种植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付克伟告诉记者,为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合作社采取股份制模式,每股5000元,资金不足的贫困户,可以用工资来抵扣。同时,xx还积极帮助贫困户黎迪福发展家禽养殖,帮助返乡务工人员于发露发展百香果种植,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
目前,xx村已种植茯苓500多亩、水果300亩、食用菌55亩以及发展渔业80多亩,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同时,xx村委办公楼、五保新村也已完工,群众文化活动场地逐渐完善,12公里新建的村道干净平整,已完工的13公里灌溉新渠已发挥作用,有40多户通过危房改造住进新家……
离任时,xx动情地对xx村的乡亲们说:“其实,我把这里当做自己1的故乡。”
18
篇三: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的事迹会被歌颂,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榜样也会被人铭记。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希望对大家有用~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1微发胖的身材,黝黑的皮肤,说起话来会笑的眼睛……初次见到xx,是在四角方村村委会的“第一书记”办公室里,此时的他不只是xx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还担任着四角方村的“第一书记”。此次笔者在四角方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之余,近距离接触到“第一书记”xx。谈起“第一书记”,对于多数人或许是个完全陌生的词语,xx作为我校选派的三位“第一书记”之一,用行动给予这个词这样的解释……
一、义不容辞担任“第一书记”
四角方村属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共有人口1071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村子的发达与富裕溢于言表,随着村内引进工厂的污染及领导班子的一届届更换,往日热闹非凡的村庄逐渐没落。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时至今日,靠天吃饭的村民、严重老龄化的劳动力、依旧污染严重的空气、巨额外债等等压得村庄得不到一丝喘息。经过学校再三考虑及筛选,xx被选为四角方村的“第一书记”,指导四角方村脱贫致富的重任便落在他的肩上。
xx得知学校的决定时,只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经过省、市委组织部门的“第一书记”培训后,四月中旬,xx来到四角方村开始了驻村工作。那个时候xx的妻子刚做完手术,身边离不了人,尽管如此,他还是第一时间到村里报到,并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村里的全部住户。
二、石头碴上“练技术”
走访时,村民告诉xx,由于通往村里的路基遭到严重破坏,出租车司机一听说到四角方村,两倍价钱都不愿意拉。xx说到,有一位村民出嫁,婚车在出村路上被石头硌得抛锚,救援车在晚上都很难找准村子的位置。
修好这条“致富路”成为了xx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反复与村委讨论,通过协调,相关政府已经给出答复:四角方村公路的修复将成为淄博市的重点工程,最晚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村民们再也不必为进出村而发愁了。就这样,xx为了能及时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每天开着车在石头碴上“练技术”。
村里的一位村民娶了一个外来带孩子的妻子,为了帮他们查清楚如何帮孩子上户口,xx在市里往返两次,最终使这位夫妇一两年都没搞清楚的问题得以解决。村头有位老战士用来谋生的水泵坏了却无钱修理,xx得知后,先掏出3000元让他将水泵修好。就这样,xx用看似琐碎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职责。
三、“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发展好了给了谁”
来到四角方村已经三个月了,xx已和村民打成一片。“老梁来下盘棋吧!”实践队员在走访xx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谈及村庄的发展问题,xx常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发展好了给了谁。”他对村民的情况已经十分了解,在他的“第一书记”日记本上,笔者看到xx对每日走访的工作记录,哪家有什么困难、哪家需要什么东西等等都详细地记录着。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村民们靠天吃饭的情况得解决……”xx凝眉向笔者说道。通过详细走访、研究了村里的地形结构后,xx决定要努力为村里打一口井,解决村内的灌溉问题。
据实践队员调研,如今的四角方村饱受赤泥污染。“风大时出门必须戴口罩,路边玉米地结的果实都是红色的,洗都洗不掉。”一位大娘向笔者说道。对此,xx联系学校生命科学学院相关人员对四角方村土地情况、村貌特征等取样分析,争取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谈话间,xx的手机又响了,原来是村民向他咨询有关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问题。为了帮村里的孩子们填报理想的大学,xx作为学校派出学习小组组长赴青岛、烟台等地交流经验,同时他也认真分析今年高考录取形式为村民们出谋划策。
“一切都是村民的,都是老百姓的,我们不带走一丝一毫。”xx时常这样教导实践队员。在此,我们祝这位“第一书记”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期待四角方村在他的带领下早日致富。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2县民政局把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工作,作为一项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严把选派、激励、管理、考核等关键环节,推动选派工作扎实开展。在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局“第一书记”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纪律,深入村民中间,在积极宣传中央、省委和州委决策部署的情况下,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宣传,严格选派标准。县委、县政府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进行部署后,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组会研究选派工作,把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选派群体,动员机关干部踊跃报名。经局班子召开党组会研究,决定选派“第一书记”王国平入住永和乡细口村,实行全天候驻村、蹲点式服务,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
明确职责,确保作用发挥。一是县民政局围绕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干部素质、优化党员队伍、解决信访难题、推进项目建设等重点内容,明确了驻村“第一书记”下村工作思路,定下了“扶强一个好书记、建设一支好队伍、谋划一个好思路、完善一套好制度、落实一个好项目、营造一个好环境”的“六个一”职责任务。二是要求“第一书记”要按照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工作亮点。强化与村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协调处理好各种工作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理清思路,结合村情实际,开动脑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用心用情为老百姓服务,千方百计抓好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整合资源,强化激励保障。一是成立了“第一书记”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联系贫困村科级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服务,并要求各股室在解决“第一书记”驻村群众大病救助、农村
低保、临时救助、救灾救济等民政救助时,给予倾斜和支持,积极为选派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为确保“第一书记”真正沉下去、干得好。县民政局在严格“第一书记”工作纪律的同时,为体现人文关怀,不断强化后勤保障,从机关经费中抽调1万余元,按照每天60的补助标准给予“第一书记”生活补助,用于改善驻村“第一书记”生活工作条件,帮助“第一书记”快速适应农村生活,安心驻村开展各项帮扶工作。三是按照选派“第一书记”的职责分工,要求下派“第一书记”牢记职责,摆正位置,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协助和配合村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为所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强化管理,严格督查考核。一是要求“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所驻村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解决问题。同时,对“第一书记”到村工作情况进行考勤,考勤表每月经驻村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后上报至民政局,局机关“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对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严格“第一书记”工作纪律,按照考勤记录如实拨付生活补助。二是把“第一书记”的工作实绩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一查资料、二看现场、三听民意”的方式,掌握“第一书记”日常履行职责、推进重点工作、为民办实事等情况,并将“第一书记”考评情况纳入年底综合目标考核。三是突出考核结果的运用。通过日常、年度、任期考核,对考核为优秀的,在单位干部调整时优先考虑使用,对考核不称职,不负责任、消极应付、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并严格执行“不改变后进面貌,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的规定。
县民政局将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围绕“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思路,结合民政职能工作,不断强化帮扶力度,有效推进贫困村经济发展。截止目前,县民政局通过整合资源、多方筹资等方式,为贫困村积极争取各类资金28.16万元,修建了堡坎、停车坪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为细口村贫困户发放农村低保保障金1.32万元,医疗救助金额3421元,临时困难救助8000元;慰问贫困户、五保户等14户,发放慰问金700元;“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联系贫困村142人次,为村民宣讲《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7场289人次,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对产业调整、农民增收等问题形成调研报告1篇,制定了帮扶规划1篇,为村级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320xx年4月10日,崇左市公安局黎源同志派驻凭祥市上石镇油隘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以来,第一书记深入村屯调研、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的先进事迹例举如下:
一、深入村屯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后,首先通过村干了解油隘村的基本情况和村中比较贫困的农户情况。在村干的带领下,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对村中12个屯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村干部、致富能手户和本村学习、驻军、派出所等单位进行走访,并到叫册互市点了解了互市点的一些基本情况,熟悉了本村各个屯的具体位置和本村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第一书记除回崇左或凭祥向领导汇报工作外,坚持每日必到村屯开展工作,双休日经常都在村里开展工作,把上级组织部门对第一书记驻村的6个100%要求做到位。
二、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1、到村委工作的第一天,村团支部书记就反映油隘村那浦屯的水利渠道因大量降雨已被洪水冲垮,致使那浦屯下游的村民农田不能灌溉,无法进行春耕,如果不及时把水利渠道维修好,过了春耕的最佳时期,秧苗很难成活。因事情比较紧急,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后,第二天第一书记自己出资到凭祥市购买了16条内孔20cm的水管,还请了凭祥市交警大队的车辆把水管运送到田头,并安排该屯村民小组长组织群众立即对被毁坏的水利渠道进行临时的维修。因维修及时,水利渠道水路恢复畅通,保证了村民的灌溉用水供应,顺利进行春耕生产,此举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2、第一书记在到礼那屯进行走访调研时,礼那屯的村民反映屯内的道路现状很差,特别是下雨天的时候,车辆根本无法进入,村民行
走也比较困难,黎源书记得知这个信息后,立即组织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召开了屯内的小型会议,决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由村民集资投工投劳对屯内的道路进行硬化,并拟定在施工时联系后盾单位进行资金或原材料的投入,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目前该项目已在村民中进行筹集资金。
3、叫册屯是油隘村离越南边境最近的一个屯,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村民饮用的水源都来自越南境内上游的一条小河,第一书记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到村民们都很希望能够饮用上安全、卫生的水源。为此,第一书记协同镇党委书记和市扶贫办的领导深入叫册屯实地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并召开了屯内的过半村民的会议,镇领导和市扶贫办的领导当场拟定联系油隘村的各挂点单位投入资金在叫册屯修建一座可供全村饮水的水井,并把屯内的道路进行硬化,美化叫册屯的屯容屯貌,此举也得到了村民们的高度赞誉。
三、走访农户,解决矛盾纠纷,排除不安定隐患
1、在油隘村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时,在公告贫困人口名单后,因谣言的原因(民间谣传列入贫困人口后每月每人可领很多现金补贴),未列入贫困人口的群众就到村委、镇政府、市信访办反映情况。期间,每日到村委和镇政府反映问题的群众过百人,最多时达到200多人,造成了不安定的隐患。问题发生后,第一书记每日坚持在村委、镇政府或凭祥市信访办对反映情况的群众做思想工作,给群众答疑解惑,并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不分双休日,冒着酷暑连续几个星期下到村屯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宣传,期间第一书记走访了油隘村12个屯所有的农户,并进行了登记造册。经过走访和宣传,现在村民们情绪比较稳定,已经没有到村委或镇政府反映情况的现象,排除了不安定的隐患,为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礼那屯有位村民把自己家的山头承包给外地老板进行药材的种植,应老板的要求,修建一条可供车辆行走的道路,该村民在修建道路时,因未和本屯的村民协调好,就把路修过其他村民的山地,毁坏50多株树木,并在修路开挖土方时有大量的山石滑落山脚村民的农田,影响了其他村民的耕种,此事引起了村民们的不满,经自行协商无果后,村民们就到村委找到了第一书记解决这个难题,并表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就准备用暴力进行解决。第一书记在听了村民们的讲述后,次日顶着烈日就召集了村干和当事人各方到现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发现村民们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当即对把山地承包给外地老板的村民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宣讲,该村民经第一书记动员后,当即表示愿意进行赔偿和恢复被损坏的农田,之后第一书记又和村民们说明了修建道路对村民们今后进山进行耕种和运输农作物时的便利之处,村民们听了第一书记的劝说后也当即表示接受这次调解,只要能恢复农田的耕作,只需要适当的赔偿即可。得到各方当事人的认可后,第一书记就组织各方到村委签订了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使得此次村民纠纷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避免了更加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传递政府关怀,警民结对全力帮扶贫困户
第一书记本人认为,此次组织干部驻村扶贫攻坚的初衷,既是体察民情、帮扶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措施,又是传递政府温暖和关怀、密切干群关系的一种方式。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干部要帮助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的关怀传递给群众,让群众体会到温暖,感觉到希望。在深刻理解此次驻村活动意义的基础上,第一书记基本天天下村走家串户,特困户则询问疾苦,致富户则倾听经验,有脱贫意愿的农户则帮忙筹划,让村中的农户都感觉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形成“政府并没有忘记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让群众觉得,政府尊重他们的愿望,政府会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自己脱贫计划的信心。
第一书记通过和入农户走访和谈心后,在本村12个屯中选出23户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意愿的农户进行全面的帮扶,并联系后盾单位崇左市公安局的各个党支部对这23户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崇左市公安局各党支部在深入到结对农户家中了解家庭情况后,根据各个农户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帮扶计划,并投入了适当的致富启动资金或物资,使得各农户致富的思路得到了开阔,提升了农户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篇四: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4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X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X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
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一、抓班子、带队伍,党建引领促脱贫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X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X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X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二、抓项目、夯基础,村容村貌大改观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
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X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三、抓产业、助脱贫,帮助群众快致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X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X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XX,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XX20XX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
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
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
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
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
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4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区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便全身心投入到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一次又一次为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15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篇五: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一、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一)是全面认真地学习有关政策法规,(二)是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帮扶工作队交流,学习总结帮扶工作方法;(三)是积极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会议。(四)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
二、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一)走得进,呆得住,多与群众交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二)团结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老党员老干部交流,了解村情民意。
三、结合实际,明确发展思路。(一)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圆满完成了六个自然村秀美乡村建设,四个移民项目建设。(二)结合各级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油菜等种植业、高产油茶,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和一般户创收。(三)在全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配合下,加强就业扶贫(设置工益性岗位,介绍外出务工)、产业扶贫,今年全村九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四、狠抓党建,谋求发展合力。
两学一做
重温入党誓词,认真落实
三会一课
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系列精神,推广
四议两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狠抓作风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村委活动阵地建设,按上级要求完成了
三化建设。五.很抓环境卫生工作,努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先锋榜样评选、宣传,提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六.狠抓综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工作,所有自然村进出都安装了地网工程,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设卡守卡,经常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起巡查到深夜,加强宣传防控措拖,提高群众防控意识,确保让群众有一个公平,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做好本村疫情防控的同时,自觉申请到疫情爆发重点地区,协助付家村委会做好设卡守卡,民情安扶,群众生产生活后勤保障,疫情排查,重点人群隔离,疫情宣传,迅速稳控了疫情发展。
【篇二】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23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
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23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
【篇三】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男,仡佬族,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顺市第四次党大会代表,关岭自治县林业局林政站站长、普利乡长田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
立下军令状
2023年7月,严泽江响应县里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放下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带着未知,来到了离家40多公里的长田村。
初来长田,眼前的山村,贫穷的村貌,他显得有些失望,长田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无集体经济,属典型的空心
村,贫困人口283户1284人,贫困发生率3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村民居住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甚至还有
清风穿墙过,屋漏无处干
的住房
。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心头翻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嘱托不能忘,誓要带领群众改变穷貌。
唯有带着责任和感情,视群众为亲人,真情帮扶,真心带动,才能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民情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入村半年,严泽江走遍了长田村13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走遍了长田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记住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房屋情况,劳动力情况、入学情况和致贫原因等,他了解的甚至超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因用心用情开展工作,严泽江在村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严泽江如同信息储存的数
据盘,对建档农户的所有信息如数家珍。
走访了一天的严泽江回到村办公室,开始静下心来整理一天的工作
撰写民情日记,这是他工作的记账薄,他把走过的贫困农户,一一记在本子上,并将需要解决的事项重点注明,因学致贫的是哪几家,因残、因病致贫的又是哪几家。工作中的严泽江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可贵的是他始终站在贫困群众中,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王万献户因其之子王军瘫痪,严泽江便到县残联帮他协调轮椅,并亲自送到家里,还用心鼓励他家要振作精神搞发展。詹友坤夫妇,詹友坤为精神病患者,去年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愈,妻子杨和琴是聋哑人,生活困难,严泽江多次为杨和琴购买生活物资,因学致贫的刘定彬户差点被删除,通过他认真核实后发现其孙女考上内蒙古大学,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绝对不能删......。
率先垂范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严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经常喊我们这些老党员参与村发展的谋划和决策,时常叮嘱我们一定要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余热,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63岁的老党员陈胜睦会后同其他党员议论说道。今年4月,严泽江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对长田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位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并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泽江到长田村后,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严泽江还
盯上
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毕业生,将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班子人才储备库。目前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吸纳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文书,为村支两委增强了活力。
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严泽江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他们放弃了自家的家务、放弃了休息时间,冒严寒、顶酷暑,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
线。
打牢基础
铺好致富路
说起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田村村民周仕洪竖起了大拇指: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村组公路、机耕道、串户路、庭院硬化、土地流转、连片产业、大批扶贫项目等,样样都饱含着严书记的辛勤与汗水啊!截止目前长田村已完成串户路37414.5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7500平方米;组组通5.22公里,机耕道16.9公里。
严泽江刚刚入驻长田村时,长田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全部为传统的农业模式,整个长田千亩的耕地全部用于种植传统玉米。他深深意识到,长田村必须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
零突破
。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长田村迅速成立了自己的村社一体合作社
关岭长田村和美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和作社,然后他又多次动员村干部和群众踊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2023年7月底至今,长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10亩,已种植晚秋黄梨套贵农5号刺梨套紫花苜蓿300亩,种植贵农5号刺梨套种紫花苜蓿110亩,单独种植紫花苜蓿100亩(下步将用于套种黄金蜜桃),种植饲料玉米200亩(下步将用于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长田村的产业基本实现转型并初具规模。下一步严泽江还计划带领大家种植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350亩,发展荒山种植茶叶1000亩。
在严泽江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长田村还落地了500万元养兔项目一个,该项目的落地实施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一开始村支两委干部都怕干,为了打消村支两委的顾虑,他耐心的召集大家开会,并随分管产业的乡领导,先后考察了普定、贞丰、兴仁、册亨的养兔产业,最后还到了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给大家
算账,为大家鼓劲,经过他的动员村干部放下了顾虑,积极投身到养兔场的建设中。
夜里,严泽江刚开完群众会,走在回村委的路上,看着点点灯火,他内心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拓展,才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脸多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他始终斗志昂扬,用信仰和激情全部武装,用产业和收入收击垮贫困,杠起胜利旗帜,迈入小康路上。
推荐访问: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先进典型 事迹材料 第一书记